明宣德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斗笠碗

拍品名称明宣德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斗笠碗图录编号15
参考价250万 - 300万成交价-
拍卖会御承雅赏2020年慈善拍卖会专场“瓷心济众,薪火相传”慈善义拍专场
拍卖公司浙江御承拍卖有限公司时间2020年03月02日
二维码

拍品名称:明宣德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斗笠碗

拍品尺寸:口径9.2cm;高4.5cm;底3cm

 

拍品简介:此盏呈斗笠式,敞口,斜腹下收,浅圈足,形制小巧规整,是沿处露胎,细糯坚硬。内外以釉里红满饰折枝花纹,内外壁各绘六组,布局疏密有致,规整清雅。 釉里红发色浓郁暗沉,晕散自然,深入胎骨,布满铜绿斑,红白相映,夺人眼球。釉面酥润,抚之凹凸感明显。底落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外壁一侧有锔钉,俗称“蚂蝗绊”。


明宣德釉里红折枝花卉纹.jpg



釉里红是瓷器中的名贵品种,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其最大的特点是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历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釉里红、釉里红,十人烧造九人穷。”可见它的烧成是多么困难,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窑温变化在10度左右,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稍过,铜离子即挥发逸出釉层,出现飞红或干脆褪色。当时柴窑窑温很难控制,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所以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

 

明、清时烧制的釉里红色彩稳定,且更加艳丽,尤其是明代的宣德年间宝石红更加美丽,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黄一正在其《事物绀珠》中的“永乐宣德窑”记载:“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可见,在明朝时,人们就已经将永乐、宣德的釉里红瓷器视为宝物了!  


宣德时期,釉里红瓷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了,它彻底摆脱了元末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而且,宣德时期对铜红釉的烧造技术掌握得较好,纹饰清晰,色泽鲜艳,被称为“宝石红”。


宣德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与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上升至较为高雅的境界,这也为后世的豇豆红、郎窑红等色釉瓷器的发明创造开创了科学利用金属元素的先河。


拍卖成交精品赏析:


81583291269_.pic.jpg

明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香港蘇富比2014秋拍

HKD 4380万

  

91583291276_.pic.jpg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101583291286_.pic.jpg

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

上海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