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名称 | 清康熙祭红釉描金边印盒 | 图录编号 | 24 |
---|---|---|---|
参考价 | 60.00万 - 80.00万 | 成交价 | - |
拍卖会 | 御承雅赏2020年慈善拍卖会 | 专场 | “瓷心济众,薪火相传”慈善义拍专场 |
拍卖公司 | 浙江御承拍卖有限公司 | 时间 | 2020年03月02日 |
二维码 |
![]() |
拍品名称:清康熙祭红釉描金边印盒
拍品尺寸:口径14.4cm;高6.2cm;底9.5cm
拍品简介:该器子母口,浅腹,圈足。 整体施以祭红釉,造型规整,釉面匀净,标志着明代中期以来失传的高温铜红釉瓷器在康熙时景德镇御窑厂得到了恢复。盖口、口沿、足沿为描金边,内壁、底部为白釉。 底款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
文房最早指的是笔、墨、纸、砚等文具,所谓“文房四宝”是也。后来,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器大量出现,超出了笔、墨、纸、砚的范畴,如笔床、笔架、镇纸、印章、印色池等等。
康熙帝便装写字像轴里的文房
其中印色池便是印盒,是指用于置放印色泥的用具。印盒早在晋代就已流行,当时多为青瓷制品。瓷印盒最适宜存放朱砂印泥,其使用较为普遍。明清时期印泥盒的使用更为盛行,明代流行青花印泥盒和定窑白瓷。清代宫廷御用印泥盒材质丰富,有瓷器、玉石、玛瑙等等,其中瓷印盒以其艺术性尤其珍贵。
祭红又称霁红,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系以铜为着色剂,经1220——1280℃左右高温,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高温红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为区别于明永、宣时期的红釉及康熙朝的郎窑红,后人习惯上称之为祭红或霁红。
祭红瓷的生产历来受到宫廷重视。永乐的红釉器多为瓷盘或碗,在器内壁的釉下还往往模印有行龙,而器的内底则加刻云纹或者花卉纹。釉色多数艳丽而匀润,釉汁凝重,少数釉质不纯,伴有黑色小点或血丝状纹。宣德时期的铜红釉殷红透亮,如红宝石般悦目,故被誉为“宝石红”,为宣德红釉的代表品种。
康熙时期祭红釉在景德镇御窑厂复烧成功,此时的霁红器胎体坚硬细密,釉面平滑,泛浓红色,若桃花般鲜丽。除用作祭祀器以外,也用作文房用具,足见其品级之高。祭红釉烧制难度很大,能制成如此大尺寸的印泥盒实属难得,区别于常见的小印泥盒,该器物沉静古着,描金线条流畅自然,尽显大气之美。
拍卖成交精品赏析:
清康熙红釉印盒
2013香港佳士得春拍
HKD 363万
清 雍正 祭红釉梅瓶
香港佳士得2011春拍
HKD 506万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故宫博物馆藏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文房清供是笔耕丹青的必要条件,它既是书房的用具,亦是文人雅客赏玩之物,悠悠历史长达千年。墨香幽然,清赏为伴,文房虽小,却可为心灵辟一方净土,与古对话,怡然自得。